文章

穆罕默德和猶太人

分類:文章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James M. Arlandson

每個人都知道,阿拉伯世界裡裡外外成百上千萬的穆斯林對猶太人或者說「猶太教徒」存有很深的敵意。它似乎已經達到了一種形而上的水平,或者說陷入了一種失去理性的思想狀態。

問題是:這種憎恨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反以色列的新聞媒體嗎?媒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它們也許是部份因素。

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們經常叫囂說以色列是壓迫者,所以這可能成為產生敵意的一個因素,但數以百萬計的普通穆斯林在這個問題上受他們領導者影響的證據必須要提交得出來,這種影響應該是一種自由自願的方式,而不是懼怕專政的報復才被影響的。例如,很難想像,在印度尼西亞或馬來西亞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當中只有少數幾個人會成為巴勒斯坦的人肉炸彈或為了這個地理政治的原因仇恨猶太人。這種情況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

也有啟發性的一件事情就是,阿拉伯的基督徒,他們可能居住在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版圖內或其周圍(穆斯林差不多控制了伯利恆),但他們沒有變成人肉炸彈。為甚麼沒有呢?答案很簡單:耶穌從沒說過在一場軍事的聖戰中犧牲就能保證這位「殉教士」進入天堂,而是說只有祂在十字架上的死或「殉教」才能保證所有的真信徒在天堂的席位。更加透徹的回答可以參閱這裡(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death_economy.htm) 。

所以,這種很深的無理性的敵意,尤其在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當中的這種敵意,到底來自於哪裡呢?

恐怖主義的黑暗王子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是無數其他既有暴力的也有非暴力的狂熱分子的中堅代表。實際上,他代表了給他民族英雄地位的數以百萬計的普通穆斯林。在1998年的一次採訪中(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shows/binladen/who/interview.html,頁面滾到喬納森米勒Jonathan Miller的採訪處),雖然本拉登引證說十字軍-猶太復國主義者是敵對的一個來源,但他還說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在歷史上比這個還要深遠。

我們與猶太人之間的仇恨可以追溯到很遠的歷史,是根深蒂固的。我們兩者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他說仇恨可以追溯到很遠的時間是甚麼意思呢?有多遠呢?根在哪裡呢?

本拉登在他冗長的1996年法特瓦宣言(fatwa)中(http://www.pbs.org/newshour/terrorism/international/fatwa_1996.html,第七點,以及這點後面的很長一段文字)給我們列舉了早期伊斯蘭歷史的一個例子。他提到了七世紀跟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一起居住在麥地那的一個猶太部落慎奴卡部落(Qaynuqa)。穆罕默德僅僅因為一個慎奴卡的猶太人耍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就把該部落的人驅逐出去,現在的恐怖分子就是從穆罕默德的這件事中得到啟示。那人將一個穆斯林婦女的裙子釘上釘子,當她站起來的時候,裙子被扯了下來。一場打鬥進行了,謀殺又接踵而至。為此,穆罕默德驅走了整個部落。因此,作為這種思想的繼承,本拉登也認為憎恨猶太人是正當的,因為他們是麻煩製造者。

本拉登還給我們舉了早期伊斯蘭的另一個例子。他的這個信息(http://www.freerepublic.com/focus/news/850092/posts) 列出了一長串對猶太人無理性的懷恨。他引用了許多古蘭經經文和聖訓(古蘭經之外的穆罕默德的言行記錄)。他引述的其中一則聖訓說如果猶太人躲在樹後面,樹木都會叫出聲來揭發他們,所以穆斯林應該來殺了他們。其他傳統說,猶太人會躲在石頭後面,並被發現然後被殺害。

在他對猶太人的敵意中,本拉登相信他正跟隨他的先知。在某些方面,他的確緊隨穆罕默德。本拉登代表了數以百萬計至少聽過這兩個驅逐和殺害猶太人的例子(還有其他事例)的人,因為這些報導在他們的世界裡環繞,在他們的學校課程裡、書本裡、通俗的民族信仰裡、主要的新聞媒體上,比如報紙的社論版面上,都充斥著這樣的報導。但這些事件和信仰也出現在早期伊斯蘭的原始資料裡,所以它們已經滲透進穆斯林世界的組織結構裡-尤其是今天阿拉伯的穆斯林世界-有多個世紀了。

整個本文力求展明早期伊斯蘭與今日伊斯蘭之間的這種聯繫至少部份地對敵意的產生起到了深遠的作用,這種敵意籠罩在太多人的頭腦裡了,不光是阿拉伯人,而且是整個穆斯林世界。至少這一點是肯定的:穆罕默德的榜樣不能阻止穆斯林心裡對猶太人的懷恨。

開始的時候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和平共處,也就是他在公元622年從麥加遷移到麥地那之後不久的這段時間裡。實際上,他把自己看作是一位猶太教的改革者。但當他將他的思想推廣到麥地那相當大而強的猶太人社群時,麻煩產生了,因為猶太人很正確地拒絕了他的思想。穆罕默德於是很快增加了對他們的敵意,所以他將大部份猶太人從麥地那剷除,要麼通過驅逐的方式,要麼通過屠殺的方式。他變得非常過分,這只能激發像本拉登這樣的恐怖分子和非暴力的狂熱分子-還有普通穆斯林。

這些裂痕和敵意是在兩個交疊的領域裡發生的:神學和政治,兩者都是以強大軍力為後盾的。

神學上的區別

神學部份可以細分為五個階段:(1)穆罕默德發展和推進猶太教的努力;(2)伊斯蘭對猶太教的成全;(3)猶太人的抵制,基於穆罕默德對討拉特(律法書)的無知和他的外邦人身份;(4)他對朝拜方向或者說qiblah的改變;和(5)穆罕默德對這種抵制的反擊。導致戰爭和征服的政治上的緊張和裂痕將在後面討論,但神學上和政治上的區別和衝突是彼此平行的。

(1)首先,當穆罕默德剛剛在麥地那落腳地位還未穩固時,他就盡力讓猶太人相信他的啟示是對曾受天經或者說聖經的人的宗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延續。在他離開麥加之前,他面向敘利亞(即耶路撒冷)朝拜。麥地那早期的穆斯林可能遵守著贖罪日的齋戒,而且他們特別的星期五敬拜是對猶太人從星期五晚上至星期六晚上的安息日的開始的一種回應。穆罕默德禁止穆斯林吃猶太人所禁止的東西,即豬肉、血、腐肉、和獻祭偶像的肉(見古蘭經2:172-173)。這樣看來,最初期的伊斯蘭似乎是對先前信仰即猶太教的一種發展甚至是改進,或者說如穆罕默德所以為的。那穆罕默德的伊斯蘭和猶太教之間為甚麼會產生緊張局勢呢?

(2)安拉在啟示於麥加的一章經文中告訴穆罕默德說「不識字」的先知(穆罕默德)被寫進了討拉特和福音書中,所以他被兩個先前的宗教所預言和認可:

7156「我將註定以我的慈恩歸於敬畏真主,完納天課,而且信仰我的跡象者。」157他們順從使者-不識字的先知,他們在自己所有的《討拉特》和《引支勒》中發現關於他的記載。他命令他們行善,禁止他們作惡,准許他們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們吃污穢的食物」(MAS Abdel Haleem, The Qur’an, Oxford UP, 2004)

這些經文的文字背景顯示穆薩(摩西)譴責以色列的後裔不服從他。當穆薩帶著刻有十戒的石法板降臨的時候,他們否認真主的跡象,崇拜金牛犢(7:145-156)。經文156-157暗示說有個好過穆薩(和耶穌)的人在這裡帶領他們走正道。穆罕默德宣佈甚麼是合法的,甚麼是非法的,並命令人們行善,禁止他們作惡。穆罕默德時期的猶太人得到了第二個機會。在背離討拉特之後他們會不會接受它呢?

(3)然而,猶太人看到的事情卻有點不同。穆罕默德並沒有受過討拉特(律法書)的教育。雖然他零零碎碎地撿到了一些聖經的元素,這些元素沿著商隊的路線在阿拉伯流通盛行,但他的知識是混亂的。一兩個對討拉特的知識有一定水準的猶太人皈依者有可能教過他。無論怎樣,對猶太人來說要駁斥他並不是件難事。例如,在一段麥加章即古蘭經37:100-107中,他認為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在祭壇上差點獻祭了易司馬儀(以實瑪利),而不是易司哈格(以撒)(雖然古蘭經沒有實際提到他的名字,而且早期的穆斯林史料對他的身份有分歧)。然而,有關於亞伯拉罕差點獻祭了以撒的唯一古來源即創世記22章並不是這麼說的。欲知詳情,請看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Shamoun/sacrifice.htm)。

在另一麥加章古蘭經18:60-82中,他敘述了關於穆薩和一個智勝穆薩的叫赫底爾(Khidir,伊斯蘭傳統裡是這樣命名的,但古蘭經沒有說名字)的僕人的離奇的故事。例如,赫底爾要他許諾他不會提出任何話題直到赫底爾首先提出。他們在旅行路上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男孩,赫底爾就殺了那男孩。穆薩忘記了他的諾言,便向赫底爾發問,但赫底爾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說過甚麼,於是穆薩後悔剛才的事。另有兩個這樣的故事也是用同樣的結構敘述的。這個僕人行事詭秘,穆薩就向他發問,於是赫底爾斥責了他,然後向這個困惑的希伯來先知闡明了安拉那隱藏的意圖。所以,赫底爾向他啟示說那個男孩是個背逆父母的不信道者。安拉將賜給那對父母另外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將更加純潔孝順有義。比起這樣一個困惑不已的穆薩,穆罕默德明顯好過於他。

因為這些和其他難以置信的幻想故事很可能在麥地那的猶太人當中耳熟能詳了,所以對他們來說指出他的啟示和他們的聖經之間的一些矛盾之處僅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對他們而言,拒絕他並不困難,因他不在聖經的啟示範圍之內。此外,穆罕默德是一個外邦人,這一點就完全足以讓猶太人排斥他了。因而,雙方的敵意不斷升級。

(4)神學領域的第四個階段就是改變朝拜的方向即qiblah)。今天,穆斯林的拜功方向是麥加和克爾白天房,這是每年都有千千萬萬的朝覲者前來朝拜的地方。然而,當穆罕默德住在麥加的時候,他是朝耶路撒冷方向禮拜的。在622年他剛剛遷移到了麥地那之後,他仍然朝耶路撒冷方向禮拜。十六個月之後(624年2月份,白德爾之戰的前一個月),他領受到至高者的啟示將朝拜方向改為克爾白天房(古蘭經2:122-129; 142-147)。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四個因素解釋了這種變化或者說解釋了這個適時的啟示降示的必要性。

第一,穆罕默德遷入麥地那之後,如前面提到的,他發現了猶太人的勢力在他的這個新城市裡很強大。他視自己為聖經傳統裡的一位先知,但他和猶太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達到了爆發點。所以他把他的改為麥加的克爾白天房。那麼,猶太人要質問這位先知了:如果穆罕默德是猶太教和一神論的新代表,為甚麼他要朝克爾白方向朝拜?克爾白天房可是專為多神教而建造的。於是他得到一個啟示允許他這樣做。

第二個因素是對來自猶太人質問的部份回答。他認為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建造並淨化了這神殿,所以它不屬於多神教徒,而是屬於他(古蘭經2:122-129; 8:34-38)。他是真正一神教的最好代表,他是在榮耀易卜拉欣。

第三個因素關係到阿拉伯人的掠奪習慣。公元623年對麥加商隊這一年的搶奪收益甚微,最後在公元624年1月份,穆罕默德的聖戰主義者斬獲了一個幸運的侵襲(http://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php?article_id=3710),俘獲了麥加附近的一個商隊,在禁月裡大開殺戒。當他們將戰利品帶回麥地那的時候,非穆斯林的麥地那人理所當然地感到沮喪,因為他們知道麥加人不會讓他們打敗,也知道穆罕默德違背了禁月的立場。為了重建麥加人的榮耀,衝突將不得不升級。他有甚麼理由辯護呢?

第四,除了他認為是易卜拉欣建造了克爾白天房這個神學上的信仰之外,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神殿是阿拉伯半島上一個大眾化的朝覲地點,所以它會帶來可觀的收入。既然早期的伊斯蘭是擴張主義者,穆罕默德當然不會讓克爾白閑著直到「宗教專為真主」(古蘭經2:193,Fakhry,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r’an, NYUP, 2000, 2004)。它必須變成穆斯林的一個朝覲地和支撐點,就如穆罕默德自己所承認的那樣:「真主以克爾白-禁寺-為眾人的綱維…」(古蘭經5:97,Haleem)。

所以正是在這樣的一些歷史背景下穆罕默德才將臉轉向麥加來敬拜安拉,這些背景有:跟麥地那猶太人的緊張關係、認為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建造並淨化了克爾白的他堅定不移(但沒有理由)的信仰、對麥加商隊的掠奪、和克爾白的大眾性。

(5)最後,因為被人指出他跟聖經知識有這麼多的矛盾和困惑,所以如果穆罕默德這個新的宗教競爭者要生存的話,他必須從神學上予以反擊,打造一條新的道路並重新解釋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宗教。這種鬥爭持續了好幾年直到猶太人不再是一種威脅為止,然後他便將他侵略的能量直指基督徒。不過到那個時候為止,他至少從四個方面予以了還擊。

第一,例如他聲稱易卜拉欣不是一個猶太人(也不是一個基督徒)(古蘭經3:67),所以原始的一神教向另一支易卜拉欣的後裔敞開雙臂:穆罕默德自己和他的阿拉伯人,根據穆罕默德的說法,他和阿拉伯人是經易司馬儀(以實瑪利)傳下來的第一位一神論者的後裔。

欲獲得更多反駁穆罕默德和易司馬儀(以實瑪利)之間這種聯繫的資訊,請閱讀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Shamoun/ishmael.htm)和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Responses/Abualrub/genealogy2.htm)的第二部份,這些文章還回擊了說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到過麥加的這個沒有理由的聲稱。

第二,希伯來聖經(和新約聖經)被惡意地曲解和誤用(古蘭經2:75, 79; 3:77-78; 4:44-49)。另一方面,古蘭經藉著吉卜利里(加百列)直接來自於安拉,所以它是沒有任何改動或遺漏的,是直接的和清楚的(古蘭經39:28, 55:1, 75:19, 26:193, 2:97)。在他的思想裡,穆罕默德的宗教在任何矛盾中都會勝出(古蘭經3:23)。另外,猶太人被說成是隱瞞了有關穆罕默德先知身份和伊斯蘭義舉的真理(古蘭經2:42, 146, 159, 174; 3:187-188; 5:70),所以聖經實際上在為他作證,雖然猶太人不想讓這點洩漏出去。

第三,從穆罕默德的觀點看來,猶太教和基督教都聲稱唯獨自己是正道(古蘭經2:111-113),而他們兩者都是出自於同樣的以色列的後裔;所以,在穆罕默德時期,這兩個宗教都偏離了他們的原始道路。所以如果有人說所有這三個宗教都互相矛盾,那麼錯誤就出在前兩個宗教,他的宗教沒有任何錯,他的宗教可解決所有矛盾-這是他的邏輯(古蘭經3:23)。

第四,如前面講過的,討拉特(律法書)自己說以色列的後裔不服從摩西(穆薩),否認神(真主)的跡象,並崇拜金牛犢。如果摩西時期的猶太人是不順從的民族,那麼根據穆罕默德的推理,在他自己這個時期的猶太人總體上也不會更純潔(古蘭經7:145-156),雖然有些人被承認保持了真道的本色(古蘭經3:113-115)。因此,穆罕默德的宗教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更好更純潔的代表,成就並完善了猶太教。

到這裡(http://memri.org/bin/articles.cgi?Page=archives&Area=sd&ID=SP85605)看看約旦的恐怖分子紮卡維(Zarqawi)對伊拉克民主的譴責。他說,任何支持民主的人都被附上了金牛犢的靈。

總結這一部份,在神學上與猶太人的決裂完成了。如果這五個階段只在抽象的神學範疇裡存在的話,那麼穆斯林和猶太人之間以前甚至今天就不會有衝突發生(雖然神學的差異仍然不會改變)。然而,伊斯蘭不會只停留在一種抽象的領域裡,因為它必須包羅並控制社會的方方面面。畢竟,古蘭經是藉著吉卜利里從安拉處直接地純潔地降示到地上的,它被說成是人類所有方面的指引。

政治、戰爭和征服

隨著敵意在神學領域的增加,政治上的緊張也在增加,這兩者是緊緊關聯在一起的。穆罕默德增強他的軍事力量,為他的神學和政治提供強有力的後盾。正是在這一部份穆罕默德對猶太人的敵意才變得最明顯。他的敵意逐步的增長按年代順序排列經歷了七個階段。在這個過程結束的時候,猶太人將不再居住於阿拉伯半島了。過猶不及,但穆罕默德在回應猶太人和他們對他的反對意見時表現得太過分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準確地猜到,但他是怎麼變得過分的呢?

在穆罕默德希吉拉(Hijrah,指從麥加到麥地那的遷徙)的時候,有三個主要的猶太部落居住在麥地那:蓋奴卡部落(Qaynuqa)、納迪爾部落(Nadir)、和古萊扎部落(Qurayza)。穆罕默德跟他們達成了一份協議,協議規定所有的猶太人都「不能支持跟他作戰的敵人」,其他還有「他們既不要支持他也不要反對他」,換句話說,就是保持中立。然而,另一份早期的史料說只有一個部落就是古萊扎部落跟他有協議。那麼其他來源就是被曲解了,但既然條款並不是那麼偏僻古怪,也許事實上真的跟一個部落或所有這幾個部落簽訂過一份協議。瓦特(Watt)一針見血地指出穆斯林史料有一個強烈的動機就是盡可能地抹黑古萊扎部落,所以合約的有些條款可能被誇大了或者是杜撰出來的。然而,即使我們假定這樣的協議是有簽訂,我們也不免會問這些問題:誰來判定這些合約的條款履行得如何?穆罕默德單方面取消他與多神教徒的條約(古蘭經9:1-6),猶太人會不會陷入這單方面解釋的困境呢?

資料來源:Watt, Muhammad at Medina, Oxford UP, 1956,196頁

(1) 624年4月份(有的說還要晚一兩個月),在3月份的奠定了他在麥地那的地位的白德爾之戰獲勝之後,穆罕默德驅逐了一個在麥地那商界佔統治地位的部落:蓋奴卡部落。有一天,一個穆斯林婦女正在這個猶太地區做買賣,有些猶太人(或許只有一個猶太人)將她的裙子釘牢在一個釘子上。當她站起來的時候,裙子便被扯了下來。正好有一個穆斯林在場,目睹了這場惡作劇和被嘲笑的場面,他就殺死了其中一個惡作劇者,這些惡作劇者反過來要為他們朋友的死報仇。雖然伊斯蘭的原始資料找得到,但他驅逐猶太人的真正動機並不清楚,因為這個玩笑在別處的前伊斯蘭阿拉伯文獻裡可以找到。是甚麼引起了這次驅逐事件呢?是猶太人對變成穆斯林的拒絕,還是猶太人對他的政策和宗教的反對?

例如,他的一個主要的弟子艾布伯克爾(Abu Bakr)由兩個拉比帶領著闖入一所猶太人的學校。艾布伯克爾號召其中一位拉比「敬畏真主,成為穆斯林,因為他知道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穆罕默德從真主那裡帶來了真理,他們可以發現這事記在討拉特和福音書裡」。其中一個拉比頂嘴說安拉一定很貧窮,如果穆罕默德必須向猶太人借錢的話。艾布伯克爾勃然大怒,重重地打了他臉上一巴掌,告訴他說:「要不是我們之間有和約的話,我會砍了你的頭,你這個安拉的敵人!」故事以這位拉比向穆罕默德否認說他頂過艾布伯克爾的嘴為結束(注意這個猶太人不但是個褻瀆神明者而且還是個撒謊者),但先知得到一個啟示說這位拉比嘲笑安拉(參照古蘭經3:181)。所以,艾布伯克爾使用身體的暴力來回應無禮的言語被證明是正當的行為。他是一個穆斯林英雄。順便說一句,在早期伊斯蘭史料裡到處都可以找到像這個一樣的故事,正是許多這樣的一帶而過的故事讓思想公正的讀者感到震驚。伊斯蘭不是和平的宗教。

公元622年,穆斯林移民從一個以貿易和手工業為主的城鎮(麥加)遷移到了一個以土地耕作業為主的城鎮(麥地那),所以他們變得比較窮困。蓋奴卡部落控制了麥地那的手工藝市場-這正是這些移民的絕活。所以穆罕默德的動機有沒有部份經濟因素呢?

在白德爾之戰(Battle of Badr,公元624年)和吾侯德之戰(Battle of Uhud,公元625年)之間蓋奴卡部落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背叛了穆罕默德呢?原始資料沒有提供可靠的詳情。

然而,經濟的或報復性的動機沒有甚麼關係,因為本拉登是被這個惡作劇所鼓動去對猶太人恨之入骨的。例如,請看本文引言部份提到的他的法特瓦宣言(http://www.pbs.org/newshour/terrorism/international/fatwa_1996.html),裡面引用了這個惡作劇作為足以仇恨他們的理由(在其他理由當中)。他暗示說如果穆罕默德都如此反應強烈的話,那麼本拉登就允許有同樣的一觸即發的反應。

無論怎樣,穆罕默德向這些猶太人發動了戰爭。他們退守要塞,他圍困了他們十五天之久。他限他們三天時間收齊欠他們的債款,然後滾出麥地那,但身後留下他們的工具。是不是至少有些窮困的移民撿起了這個空缺的生意?這個部落向北離去來到一個猶太群體居住的Wadi’l-Qura。一個月之後他們又起身前往敘利亞。

穆罕默德對這場衝突的回應是不是成比例的呢?看起來似乎不是,因為蓋奴卡部落從沒有對穆罕默德發動過戰爭。那麼如果今天穆罕默德激進的信徒對於感覺上的侵略做出明顯不成比例的回應,我們為甚麼應該感到驚訝呢?是不是想知道為甚麼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要以一種不成比例的方式來仇恨猶太人呢?他們只不過是追隨他們的領袖。但既然穆罕默德是他們的嚮導,如果有人提出反對,說今天穆斯林有足夠的冤屈來仇恨猶太人,那麼怎麼能指望溫和派穆斯林去勸解他們放棄他們的仇恨呢?隨著我們對穆罕默德跟猶太人緊張關係的描述的深入,這一點變得越來越清晰。

資料來源:《穆斯林聖訓》卷三,第4263條;Ibn Ishaq,《穆罕默德生平Life of Muhammad》,翻譯:A. Guillaume,出版:Oxford UP, 1955,263頁 /阿語版388頁和363 / 545頁;Tabari,《公社的建立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ty》,翻譯:M. V. McDonald,卷七(SUNYP,1987),85-87 / 1359-62頁。

(2)第二個階段,發生在公元625年8月晚、9月初的時候,穆罕默德圍攻並將納迪爾部落趕出麥地那。穆罕默德的動機在這裡要描述起來太過複雜了,但它們似乎是建立在種族血仇和作為失去生命的補償所支付的血鍰的基礎上。他來到麥地那附近的納迪爾部落定居點討要他們必須支付的血鍰錢,雖然根據與另一個部落的協議看來,規定納迪爾部落必須出這筆錢,但這些猶太人不情願給。他們叫他留下來吃飯,他們去準備飯菜,但一會兒之後,他就離開了,因為他得到一個啟示,說他們將要從一所房子的屋頂上扔下石頭來暗殺他,那房就在他坐著的地方,他的背還靠在它的牆面上。或者也許驅逐這個部落的真正理由在於穆罕默德最近在625年3月的吾侯德之戰中損失較慘重再加上6月份的遠征侵略失敗,所以他在麥地那的地位稍微有點被削弱-但對抗起這個部落來說仍然是足夠強大的。

無論動機是甚麼,穆罕默德將納迪爾部落圍困在他們的據點內長達十五天,直到他開始搗毀他們賴以生存的海棗樹,於是他們投降答應他一開始索要血鍰錢的要求。然而,他提高了處罰-他們必須無份於他們的海棗樹。他們的生計經歷著破壞和盜竊,於是他們啟程去往麥地那以北七十英里的海白爾城(Khaybar),那裡有他們的田產。穆斯林接管了他們的棗園,這接管幫助許多穆斯林減輕了當前的貧困。

古蘭經59章談到了納迪爾部落被驅逐一事,但我們沒必要去分析它了,因為它重複著同樣的主題,這些主題無外乎是回應對穆罕默德不公平地分配戰利品的指控和安拉在支持伊斯蘭方面的偉大性。然而,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允許穆罕默德砍倒屬於猶太人的海棗樹的啟示(古蘭經59:5)。律法和傳統都禁止在戰爭時期或任何時候有這種做法,但安拉卻給予先知打破這個規條的許可。很顯然,他太有權勢了,以至於雖然他有非法的行為也無人能把他送上審判台。

穆罕默德驅逐了整個部落,因為他料想他們企圖要殺害他並且拒絕交納血鍰錢。他對他們的拒絕和暗殺的企圖所做出的反應是成正比的嗎?他為甚麼不包圍住這座據稱是暗殺企圖發生地的房子,並下令只有幾個人要被處死或驅逐?任何一個客觀的人都可以看出穆罕默德的反應是過分的。所以,如果今天穆罕默德激進的信徒不成比例地回應感覺上的侵犯,尤其是在他們對猶太人的仇恨方面,我們有甚麼可感到驚訝的呢?他的榜樣怎麼能阻止他們一絲一毫呢?

資料來源:《布哈里聖訓》,卷五,軍事遠征篇,第4028-4036條;《穆斯林聖訓》,卷三,第4324-4326和4346-4349條;Ibn Ishaq 437-38 / 652-54頁;Tabari,卷 7,156-61頁 / 1448-1453。

(3)和(4)第三和第四階段關係到前後相隔一年納迪爾部落兩名猶太人領袖被暗殺的事件,因為他們與穆罕默德的敵人親近,按照瓦特(Watt)的年代表來看,這兩個猶太領袖分別是艾布拉菲爾(或作Sallam b. Abi’l-Huqayq)和烏賽爾(Usayr b. Razim)。

第一個暗殺事件,626年5月份一個養母是猶太人說希伯來語的穆斯林跟四個同夥夜間設法進入了艾布拉菲爾的家裡,並輕而易舉地殺了他。他們一直躲到搜查的風聲逐漸消失,然後帶著穆罕默德-他就是派遣這個暗殺小分隊的人-的祝福返回麥地那。

發生在627年2月份到3月份之間的第二個暗殺事件更加具有欺騙性。三十名穆斯林偽裝成穆罕默德派來的大使來到海白爾城,邀請烏賽爾去麥地那跟穆罕默德進行和平談判。不顧警告,三十名猶太人跟著這些穆斯林出發了。瓦特實事求是地說這三十名猶太人沒有帶任何武器(Muhammad at Medina,213頁)。穆斯林的頭子偷偷地使自己的駱駝載著他,烏賽爾落在了後面,然後這個穆斯林就殺了他。其他的猶太人也被殺害,只有一人倖免。所以,穆罕默德不惜使用暗殺(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dead_poets.htm)和欺騙的手段來對付兩個與他的敵人私通的猶太領袖。

暴力的狂熱分子怎能不受這種除敵「技巧」的啟發呢?就像穆罕默德和他後來的追隨者所認為的那樣。說得更加明確一點就是,他今天的激進的追隨者怎麼不會仇恨猶太人並對他們從事暴力活動呢?至少這一點是肯定的:穆罕默德的榜樣沒有告訴他們不。

資料來源:《布哈里聖訓》卷五,軍事遠征篇,第4038-4040條;Tabari,99-105頁 / 1375-83; Ibn Ishaq 482-84頁/ 714-16; 981和 665-66 / 981。

(5)627年3月份,壕溝戰役之後,穆罕默德對古萊扎猶太部落的人-即他在麥地那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主要的猶太對手-實施終極懲罰。可靠的傳統說吉卜利里(加百列)親自降臨到穆罕默德面前責問他為甚麼要脫掉制服去洗澡,還有一場仗要去打:打倒猶太人。這個部落本該是保持戰爭中立的,但他們好像私通麥加人並涉嫌從背後攻擊穆罕默德-雖然他們並沒有這樣做。儘管如此,根據穆罕默德對事實的解釋,他們必須受到審判。

判決如下:600名男子(有史料說高達900人)處以斬首的死刑,婦女和兒童強制奴役。為了停止任何的血仇相報,穆罕默德明智地讓每六個部落的人處死兩個猶太人。剩下的處死任務也許由從麥加來的穆罕默德的移民同胞來執行,斬首任務持續了一整夜,頭顱和屍體被拖進壕溝裡。

有個穆斯林在對這種暴行進行辯解時說猶太人同意由一個穆斯林同盟者賽德本穆阿德(Sad bin Muadh)來作出判決,但他反對猶太人。所以這不是穆罕默德的錯。然而,這種辯護除了默認這種懲罰是過分的之外,它還被誤導了,因為穆罕默德本可以放棄這樣的審判,可以把他們從麥地那驅逐出去(像他們確實要求的那樣),或者向他們表示一點仁慈,比如抽取一定百分比的他們的商品和產物作為抵押。

讀者也可以看這裡的一系列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Muhammad/Jews/BQurayza/index.html),以便更多地了解穆罕默德對古萊扎猶太部落所實施的暴行。

另一位穆斯林為這種暴行辯護說猶太人違背了在戰鬥中保持中立的協定。這意味著對他們懲罰是罪有應得。然而,我們可以反駁說這種處罰顯示了阿拉伯部落主義的最惡劣一面。(今天有些穆斯林辯論家高度讚揚早期伊斯蘭打破了部落主義。)穆罕默德本可以只處死幾個帶頭的人或少數有罪的人。他沒有必要通過死刑和奴役將整個猶太部落從地球上徹底掃除。

第三種辯解比前兩種甚至更加惡劣離譜。伊朗一位年輕的知識分子Reza Aslan在他的《沒有神唯有真主No god but God》(Random House, 2005)一書中,說古萊扎部落在麥地那及其郊區總共的猶太人人數微乎其微(94頁)。因此,穆罕默德對他們的處死不是一種「種族屠殺」(Aslan的原話)。他的意思是這種屠殺一個微小的猶太部落的行為是輕微的行為,因而不是極端的,而是成比例的。然而,部落主義統治著阿拉伯的文化(在許多地方至今仍然是這樣),穆罕默德滅絕了一個完整的部落;雖然不是種族屠殺,但對他們「厚顏無恥」(Aslan的原話)的罪行卻是過分的。使用「種族屠殺」一詞只是起襯托作用,好像穆罕默德過分的懲罰是可接受的一樣。消滅一個部落?當我們拿它跟種族屠殺比較起來的時候,這不是一件大事,Aslan似乎想暗示這點。(對穆罕默德無辯護餘地的行為所進行的這類無頭無緒的辯解在今天穆斯林的書籍和網站中到處都能看到。)然而,任何有健全的判斷力-且沒有因終身對伊斯蘭虔敬而失去這判斷力-的人都知道穆罕默德屠殺古萊扎部落的行為在事實上和客觀上都是過分的,不管他處於甚麼文化當中,也不管他是哪個世紀的人。

更糟糕的是,在來自於安拉的有關於壕溝之戰和他對古萊扎部落的處置的一個啟示,即古蘭經33:25-27中,先知似乎在慶祝這種暴行:

25真主使不道者(麥加人和他們的同盟者)未能獲勝,忿忿而歸;真主使信士不戰[q-t-l]而勝。真主是至剛的,是萬能的。26他曾使幫助他們的那些信奉天經者(古萊扎人),從自己的堡壘上下來,並且把恐怖投在他們心裏,你們殺戮[q-t-l]一部分,俘虜一部分。27他使你們繼承他們的土地、房屋、財產和你們尚未踏過的土地。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Fakhry)

這些經文揭示了三個不愉快的事實。第一,安拉幫助穆斯林在戰爭或戰鬥中(25節經文中三個字母的阿拉伯字根是q-t-l)對抗強大的敵人,所以安拉在戰鬥中力挺伊斯蘭。第二,安拉允許對猶太人奴役和斬首,所以任何熟悉這節經文背景的穆斯林都知道像這樣的斬首行動被引入古蘭經裡。26節經文中的q-t-l一詞其意思可以是屠殺。最後,安拉允許穆罕默德在征服和他擁有一切的基礎上去奪取猶太部落的財產和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這是一個可疑的啟示和推理。安拉說話,便有益於穆罕默德在物質上的強大。這在穆罕默德的生命裡太平常不過了。所以說,宗教、政治、財富、復仇和軍事再次彙聚於伊斯蘭。恐怖分子受早期伊斯蘭暴力的啟發也就不奇怪了,不令人驚訝了。或者簡言之,普通的穆斯林覺得在他們腦海裡抱有對猶太人的敵意是理所當然的。穆罕默德的先例怎麼可能告訴他們煞車呢?

但是古蘭經33:25-27遺漏了穆罕默德心裡的願望。

使者為他自己挑選了他們中的一個婦女,Rayhana bint Amr …古萊扎部落的一個女人,她一直留在他身邊,在他的掌控之下直到她去世。使者提出要娶她並給她戴上面紗,但是她說:「不,讓我隨意聽你的使喚吧,這樣對我對你都更舒坦一些」。所以他離開了她。當她被俘虜的時候對伊斯蘭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態度,並對猶太教信仰堅定不移。

可是之後不久,她皈依了伊斯蘭,並且一個信使將這事告訴了穆罕默德,他對這個好消息的反應是:「這讓他很愉快」。如果認為這就是穆罕默德處死如此多猶太人的動機的話,那就錯了,但是他的愛確實提供了一個額外的好處。

再重複一遍:任何講道理的人都不可能為這種暴行辯護。穆罕默德對別人違反條約所做出的反應不成比例。所以,穆斯林世界裡許多人對猶太人懷有不成比例的仇恨,這會讓我們感到驚訝嗎?穆罕默德的榜樣怎麼會告訴他們「停止這種仇恨,立刻停止!」呢?

資料來源:《布哈里聖訓》卷四,聖戰篇,第2813條;卷五,軍事遠征篇,第4117-4124條,尤其是第4121和4122條;《穆斯林聖訓》卷三,第4368-4373條;Ibn Ishaq,466頁 / 693; Tabari, The Victory of Islam,卷8,翻譯 Michael Fishbein, (SUNYP, 1997),27-41頁 / 1485-1500。

(6)公元628年5月-6月,與麥加的多神教徒簽訂侯代比亞和約(Treaty of Hudaybiyah)不久,即僅僅在一兩個月之後穆罕默德就攻打海白爾(Khaybar),而根據該和約多神教徒和穆斯林都可以以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對待各自的盟國。他為甚麼要這麼做?確鑿的證據表明他其中一個最親密的同伴歐麥爾(Umar)對這個和約感到不滿,因為他將之視為是對多神教徒的一種妥協。而且,有些普通人認為這次入侵(實際上是去麥加朝覲)是失敗的,因為沒有贏得戰利品。穆罕默德決定征服海白爾可能是想平息這種內部衝突。(可參閱這篇文章對和約的分析http://www.answering-islam.org/Silas/hudaybiyya.htm)。況且,雖然海白爾的猶太人-現在加上納迪爾部落的流亡者就更多-從來沒有人身攻擊過穆罕默德,但他們與穆罕默德的阿拉伯敵人有結盟。未被麥加人的戰敗所嚇倒的猶太人經常鼓勵他們的盟國拿起武器反抗。可是壕溝戰役之後這對穆罕默德的威脅太晚了也無意義了,因為他太強大了。

很久以前,海白爾的猶太人建造了一系列的堡壘,有些在山上,它們被認為不可攻破,但穆罕默德一次性攻破一批。最後,他獲勝了並定下了投降條款。猶太人可以保留他們的田產,但他們必須上交一半的收成給某些被特別指定的穆斯林,這些人包括參與了這次征服戰的人和一些達官顯貴,比如穆罕默德的妻子阿伊莎(Aisha)。這引進了一項特別的政策,穆罕默德將它合併進他的宗教裡:被穆斯林攻城掠地之後、曾受天經的人不一定非得皈依伊斯蘭,但他們必須交納一種特別的「保護」稅,伊斯蘭護教者(辯護者)稱之為給猶太人和基督徒生活在伊斯蘭下的特別「待遇」;但局外人一眼就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那就是這種「保護」保證了納稅者不會再次受攻擊。這項露骨的政策其細節隨著時間的過去被逐漸制定(見古蘭經9:29)。

與穆罕默德的敵人暗中串通跟佔領整個海白爾城能劃等號嗎?過分總不是公正的,但安拉和他的先知就這樣作。今天的穆斯林怎能不仿效他們的先知呢?

資料來源:《布哈里聖訓》卷三,形勢篇,第2720條;卷五,軍事遠征篇,第4147-4191和4194-4249條;《穆斯林聖訓》卷三,第4437-4441條;Ibn Ishaq 510-18頁 / 756-69; Tabari,卷8,116-30頁/ 1575-30。

(7)第七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歐麥爾哈里發政權統治時期(634-644年),猶太人被趕出了阿拉伯半島,歐麥爾引用先知在他臨終之時說的話:「在阿拉伯人的半島上同時容不下兩個宗教」。引起驅逐猶太人的突發事件是甚麼呢?有兩個穆斯林去海白爾視察他們的財產,其中一人在夜裡的睡床上受到人身攻擊,一名不名身份的攻擊者打得他肘部脫臼。這位被打的穆斯林將此事報告給歐麥爾,這位哈里發就斷定說:「這是猶太人幹的」。這足以成為驅逐整個猶太群體離開海白爾和瓦迪爾-古拉(Wadi’l-Qura)的導火索了。如果德高望重的歷史學家要稱這事件作為驅逐猶太人的理由是幻想的,那它被寫進阿拉伯人的經文裡,以便讓千百萬的人相信它是真的,這就更奇怪了。這表明無理性的過分行為從一開始就滲透進伊斯蘭裡了。

資料來源:《布哈里聖訓》卷三,形勢篇,第2730條;《穆斯林聖訓》卷三,第4366條;Ibn Ishaq 525頁 / 779-80。

總結這一部份,這七個按年代順序排列的步驟是不是呈現了穆罕默德規劃出的反猶太人的總體計劃呢?大部份學者都說不。穆罕默德正摸索著前進。然而,他的道路帶著他朝一個方向走,這就不是巧合了:逐漸驅逐並處死居住在麥地那及其郊外的猶太人。與一般常識相反的是,可能有人會辯護說穆罕默德生命裡的這些階段不是今天穆斯林仇視猶太人的觸發因素。但有一件事是鐵定不變的:殺害和驅逐猶太人的程度達到頂點的這些真實的事件不能阻止今天的敵意。沒有人會用穆罕默德的生命和政策作為和平的典範和真主對猶太人的愛的典範。

結論

在本文的引言部份,奧薩馬本拉登說穆斯林與猶太人之間的敵意由來已久,並且根深蒂固。他提到了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僅僅十年的歷史。他對於這段無理性的歷史多麼瞭如指掌啊。

就整篇文章而言,當我們退一步從全局來看穆罕默德與猶太人的關係,我們能看到甚麼呢?

在所有這些暗殺、衝突、圍攻、和征服中,傳統的和篤信的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的行為從沒有過分,因為當和約和協議被打破或當他或他的追隨者遭受迫害和背叛的時候,他的報復或懲罰只會是當時的,只會是按正確比例的。穆斯林似乎知道古蘭經裡的這個推理。穆罕默德在麥加章16:126中說:

126 如果你們要報復,就應當依照你們所受的傷害而報復。如果你們容忍,那對於容忍者是更好的。(Haleem)

穆罕默德為甚麼會違背他自己的經文呢?這節經文和推理來自於像下面這樣的絕對推理:

(1) 任何是真先知的人從來不會過分,而總是成比例的。
(2) 穆罕默德是位真先知。
(3) 所以,他從不會過分,而總是成比例的。

那是純理想狀況。真實情況怎麼樣呢?傳統穆斯林的信仰和邏輯是不是遵循歷史呢?不。穆罕默德似乎不總是容忍(見古蘭經16:126最後一句話),而是拼命報復。

公元622年當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的時候,有一支相當大的猶太人社群在那裡繁衍生息;但當公元632年他去世的時候,由於他對猶太人的驅逐、殺戮或奴役,只有極少數猶太人餘留了下來,這真是一個非常殘忍的事實。的確所有這些不愉快的事件並不只是猶太人的錯。但邏輯怎麼樣呢?穆斯林認為他們的先知已經達到了某種盡善盡美的境界,所以這些事情怎麼可能是他的錯呢?畢竟,這些是猶太人-有這點就足夠了,這就是傳統穆斯林的信仰。

有一個伊斯蘭護教家回答說,穆罕默德對猶太人進行懲罰和報復,這樣做他只不過是遵循阿拉伯人的傳統,阿拉伯人的傳統允許對敵人採取各種各樣的處理手段,包括奴役或處死。關於穆罕默德對古萊扎部落實施的暴行一事所作的報導輕描淡寫,漫不經心,所以這意味著這樣的暴行本來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Watt, Muhammad: Prophet and Statesman,173頁)。然而,我們可以這樣反駁,縱使每個人都是他或她自己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一個先知就應該實踐他文化中的像部落處死或奴役這樣的可疑的傳統嗎?它們本來是不是不過分的?一個受安拉啟示的先知不能夠或不會超越這些可疑的和暴力的傳統,這真令人失望。

所以穆罕默德是怎樣度量一個成比例的回應的呢?集市上一個不值一提的惡作劇是不是等同於戰爭和驅逐呢?奧薩馬本拉登是如此認為的。煽動敵人或與私下通敵,可能就像納迪爾部落和古萊扎部落所做的那樣,是不是跟驅逐、大規模屠殺,或佔領一個城市成正比呢?古萊扎部落的這大約600名男猶太人會怎麼說呢?被一名不明身份的攻擊者弄得兩肘脫臼就足以成為全部驅逐猶太人出阿拉伯的導火索嗎?誰說了算?擁有最強大軍隊的部落首領嗎?

伊斯蘭必須要統治全世界和社會的每個方面。這是安拉的旨意,所以許多穆斯林為了貫徹他的旨意必須服從他們的真主。這種統治從阿拉伯半島開始,流經歐洲、北非、中亞和亞洲次大陸,一直到中國。這個終點或目標(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ultimate_goal.htm)允許各種各樣利己主義的解釋,作為執行安拉旨意的手段,比如片面地解釋過分的行為和不成比例的報復。

暴力的種子在早期伊斯蘭的土壤裡就已經種下。非暴力的和暴力的狂熱分子受到穆罕默德和他的經書的啟迪,尤其在仇恨猶太人方面,這就不足為怪了。普通穆斯林本會仇視猶太人,這也不足為怪了。

本文有一篇姊妹篇文章,請見這裡(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jew_apes.htm)。

補充材料

這位理性的溫和派的卡塔爾人勇敢而準確地定論說阿拉伯世界裡的反猶太人主義是根植於古蘭經和聖訓裡的(http://memri.org/bin/articles.cgi?Page=archives&Area=sd&ID=SP79204)。他引用的聖訓章節說,末日的時候,樹木或石頭都會大喊有猶太人躲在它的後面,所以穆斯林一定會來殺了他。這位卡塔爾人說,難怪穆斯林認為每一件壞事,比如911事件背後都有猶太人在搗鬼。問題是:當傳統的保守的穆斯林珍愛他們的聖書和傳統的同時,他們怎麼進行改革呢?至少當基督教改革的時候,它回到了教導和平與愛的新約。但當穆斯林為了改革必須否認他們的古蘭經和聖訓時,我們不應該屏息靜氣等待它們的到來,即使他們的聖書充滿著暴力(http://www.answering-islam.org/Quran/Themes/jihad_passages.html)。

如果讀者想看看這些說如果有猶太人躲在石頭或樹木後面也會被發現並殺害的聖訓,請點擊這裡(http://www.usc.edu/dept/MSA/fundamentals/hadithsunnah/bukhari/052.sbt.html#004.052.176),這是由布哈里彙編的一部聖訓集(被認為是完全可靠的),還可以點擊這裡(http://www.usc.edu/dept/MSA/fundamentals/hadithsunnah/muslim/041.smt.html#041.6981),這是由穆斯林彙編的一部聖訓集(也被認為是完全可靠的)。

Sheikh (謝赫) Ibrahim Mudeiris是整個巴勒斯坦仇恨者核心中最激進的最不遺餘力的反猶太鼓吹者之一。在他清真寺的一次主麻日佈道中(http://memri.org/bin/articles.cgi?Page=archives&Area=sd&ID=SP68304),他概括了穆罕默德在對付猶太人的過程中經歷的三個階段(政治的階段;對猶太人所造傷害的容忍階段;戰爭和驅逐階段)。他的佈道以古蘭經經文填滿,他引用了這段精華:

時間不允許我們談論剩下的猶太部落了。我們必須汲取先知跟麥地那的猶太人之間的教訓,他將他們驅逐了出去。他的戰略選擇是:「攻打他們,安拉要(借你們的手)來懲治他們」,而且「你們應當為攻打他們而準備你們所能準備的武力和戰馬」。

誰說簡單看一次古蘭經就不會啟發狂熱分子?穆罕默德在他的三步計劃中做出的榜樣激發了這種狂熱主義去攻擊以色列猶太人,甚至對於極端主義者而言他也是極端的。謝赫沒有誤讀穆罕默德嗎?沒有,因為,如上面講過的,當穆罕默德公元622年剛抵達麥地那的時候,有一個巨大的猶太群體在那裡繁衍生息;當他632年死去的時候,那裡卻只有極少數猶太人留下了。這怎麼可能只是猶太人的錯呢?除非穆斯林有先入為主的想法認為他們的先知是完美無瑕的。

這裡又有一段Mudeiris的講話,可以從中東媒體研究所電視台(Memri TV)網站上被翻譯的錄像(http://switch5.castup.net/frames/20041020_MemriTV_Popup/video_480x360.asp?ClipMediaID=60227&ak=null)和稿本(http://memritv.org/Transcript.asp?P1=669)中看到,他叫囂說當伊斯蘭統治全世界的時候,猶太人將被消滅。這段影像在巴勒斯坦電視台上播放。如果巴勒斯坦人對和平的態度是認真的,那他們應該解僱或開除這個「謝赫」。但他們沒有。所以,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和平。

中東媒體研究所電視台提供了一段錄像(http://www.memritv.org/clip/en/669.htm)和稿本(http://www.memritv.org/clip/en/670.htm
),講的是一個埃及教士唱歌慶祝末日的時候躲在樹木和石頭背後的猶太人將被殺死。他稱猶太人為猴和豬。他是從哪裡得知這些蔑稱的?正是從古蘭經本身得到的,正如本文章的姊妹篇(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jew_apes.htm)所論證的那樣。他不但援引當前的事件,而且他還提到了早期伊斯蘭的歷史,作為他發表仇恨演講的靈感。

這篇巴勒斯坦的講道的摘要(http://memri.org/bin/articles.cgi?Page=archives&Area=sr&ID=SR2403)表明謝赫們充份地引用古蘭經和聖訓,激發他們對猶太人的仇恨。他們是不是曲解了古蘭經或聖訓呢?在原始資料裡有如此多的材料表達了對猶太人的仇恨,所以沒有必要歪曲這清清楚楚的經文。

這是另一篇特別的報告摘要(http://memri.org/bin/articles.cgi?Page=archives&Area=sr&ID=SR01102),內容是關於早期伊斯蘭史料是如何激發伊斯蘭主義者大範圍地仇恨猶太人的,並稱他們為猴子和豬。

讀者應該訪問一下這兩個網站memri.org和memritv.org。一旦登錄了這兩個網站,他們就應該用這個關鍵詞搜索一下:猶太人。許多搜索結果將會出現,大部份網頁內容既不仁慈又不寬慰。有太多的仇恨者將提及早期伊斯蘭的原始資料,作為他們怨恨的基礎和理由。

本文翻譯自James M. Arlandson的在線文章「Muhammad and the Jews」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jews.htm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