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聖訓故事及其角色

分類:學習與分享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認識伊斯蘭

聖訓故事及其角色

傑赫德弟兄

很久以前我聽過一個故事,是這樣的:耶穌與門徒走在路上,忽然看見地上有一個銅板,耶穌命彼得撿起來;然而天氣太熱,彼得也走的太累了,就裝作沒聽見;最後基督把銅板撿起來。後來一行人看見路旁有賣味美多汁葡萄的攤子,耶穌就用那個銅板買了一些葡萄,然後走在前頭,把一顆葡萄丟到地上,走兩步又丟一顆…於是彼得一次又一次彎腰撿葡萄吃。後來基督把彼得帶到一旁說,本來他只彎腰一次就可以享受所有葡萄了,但因為懶而不撿起銅板,現在要彎腰二十次才能吃那麼一點點。

這故事教訓很好-不過並非出自聖經的,所以對我們並沒有任何權威。這不過一個故事,也許真發生過,也許不。

伊斯蘭有其經典-古蘭經,另外亦有其傳統,而這深深影響每個穆斯林日常生活;這些傳統稱為聖訓。

穆罕默德死後有一段時間,古蘭經仍在編纂,後來經書編好了,穆斯林讀經時遇上意思不明的地方,就向那些熟悉穆罕默德、曾與他接觸的人求教經文的解釋;類似的口傳解釋和故事,存留在一代又一代穆斯林記憶裡,有部份被寫下來。這漸漸發展出聖訓教義,就是說,惟有古蘭經的源頭-穆罕默德本人-才能解釋經文真義;有一段聖訓引證這個說法:「他指穆罕默德曾解釋神聖啟示內容,又以身作則按經文過活,是後世信士的好榜樣。當然,穆罕默德這樣做,全因為神聖默示。」(穆斯林聖訓I,頁i-ii,注釋)

因為口傳與筆錄傳統對每位穆斯林都很重要,於是有人開始收集這些傳說。穆罕默德死後約250至300年,有些伊斯蘭學者有系統地收集這些記錄,選取他們認為最可靠的,去蕪存菁,並按課題編纂。布哈里(Muhammad I. Al-Bukhari)就是其中一人。今天穆斯林普遍接受的順納(Sunni)傳統集有六種,稱為al-Kutub al-Sittah,即「實錄」,又名正訓(Sahih)。除布哈里外,其餘五部實錄編輯者為穆斯林(Al-Hadjdjadj Muslim)、鐵密濟(Abu 'Isa Muhammad at-Tirmidhi)、阿布達伍德(Sulaiman Abu-Da'ud)、奈薩義(Abu-Abui'r-Rahman Al-Nasa'i)和伊本馬哲(Abu Abdi'llah Muhammad Ibn Majah)。

布哈里共收集近600,000傳統,以他自己的判斷選出其中7,200為正訓。同樣地,阿布‧達伍德收集500,000個傳統,選取其中4,800個。事實上,當中許多傳統都是杜撰出來的,以支持建立某種教義;儘管這樣,在詮釋古蘭經一事上,聖訓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人稱「經注」(tafsir)。

某段聖訓的可靠程度,全在於傳遞過程的資料是否齊全,如傳述世系名錄(isnad);當然,理論上每段聖訓都有其傳述世系,以證明該傳統之真實無偽。

這六部聖訓加起來篇幅實在太大,不便日常使用(光是《布哈里聖訓》阿拉伯參照英文版本就九大冊),因此穆斯林神學家阿爾‧巴哈韋(Al-Baghawi,1132年卒)嘗試將所有聖訓濃縮,成為《光明之境》(Mishkatu'l-Masabih)。

在《光明之境》序言裡,曾提及聖訓的功能:「古蘭經缺了聖訓,實在無法明白古蘭經本來就命令人隨從先知言行。因此,人若相信古蘭,就一定要相信先知聖訓。」

穆罕默德在世時也很強調這點,他曾說:「我留給你們兩件事,只要持守二者,就必失落這兩者就是安拉的經書、並祂使者的順納。」(《光明之境》I,頁173)所謂順納Sunnah就是穆罕默德的言行,他的命令和持戒,這觀念有古蘭經印證:「我降示你教誨,以便你對眾人闡明他們所受的啟示,以便他們思維。」(古蘭經16:44)難怪聖訓裡有以下記載:「我們好幾個人交換聖記錄,其中一人說:『夠了!只要讀安拉的經書就好。』然而胡辛Imran b. Husain說:「笨蛋!安拉的經書有詳細說明如何禱告、禁食嗎?古蘭經只大概提一下,只有納順會詳細解釋的。」(al-Hamda, L'tibar

我們對聖訓的評價、與對古蘭經一樣,就是說,人作證並不足信。聖經要求二至三人作證,又提醒我們說:「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8)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