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關注穆斯林皈依者

分類:基督徒對穆斯林的見證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1. 穆斯林應該完全與伊斯蘭決裂嗎?

  我在基督教會中處理伊斯蘭皈依者這個問題時有點驚恐和有所保留。這是因為那些有伊斯蘭基礎的 皈依者在宗教和文化上都要面對著相當多的困難,而在穆斯林中間的基督教宣教士,都經驗過要幫助皈依 者適應自己新找到的信仰及基督教會的困難。

  對於那些在穆斯林中間作工的基督徒來說,也許沒有比照顧新皈依者更令人困惑和難以解決的事 情了。 (韓瑞屈, 「身心疲憊的皈依者」 ,穆斯林世界,卷十八,246頁)

  這種困難來自許多不同方面。一方面,穆斯林皈依者,特別是在穆斯林佔主導地位的國家,會遭 到來自他家人的反對,還可能遭到他團體的排斥,把他趕到社會的邊緣;他更有可能失去就業的機會,甚 至會因為他叛教而遭受致命的處罰,就是被處死。(在本書的姊妹篇中,我已經針對背叛伊斯蘭的結果這 個主題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因此,我在這裡就不再重複了,讀者可參考前面寫的那本書。) 另一方面, 皈依者總是沉緬於伊斯蘭的文化中,成為基督徒後沒有必要希望或企圖拋棄自己的傳統。基督教總是希望 成為一個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夠表達它自己的世界性信仰。但不幸的是,基督教已經成為西方文化的代 名詞;今天,對許多人來說,皈依基督教就好像要適應西方的生活方式。這只會令問題惡化,因為事實上 伊斯蘭的宗教和文化相當糾纏不清,兩者有時很難區分。

  今天,那些在穆斯林中間作工的人都有一種共識,會竭力避免讓穆斯林皈依者拋棄自己的文化, 並且要避免企圖把他們西化。然而,近幾十年來,這個值得讚揚的目標促使基督徒普遍相信應該完全允許 穆斯林皈依者繼續留在他們自己的社會和團體中,並保留他們在全球穆斯林 ummah 烏瑪 中的位置。甚至 有人提出他們根本不應該稱為基督徒,而應該稱為 「信耶穌的穆斯林」 或 「爾撒的信徒」 ,而且他們 應該在伊斯蘭的背景下履行他們對耶穌的信仰,要麼就組成一個分開但卻依照傳統伊斯蘭方式進行禮拜的 團體,要麼就繼續留在他們自己的清真寺和社會裡,以更直接的伊斯蘭方式來表達他們對耶穌的信仰。

  不管怎樣,這些觀點都有助於分析這個難題 - 怎樣帶領穆斯林歸向基督,同時又不使他在文化上 迷失自己。從一開始,我就必須承認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有非常容易的解決辦法,而且我非常同情那些正 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的人。因此我繼續討論下去的時候,要很謹慎和有所保留。然而,我確信聖經提供了某 些我們應該遵循的指導方針,因為今天傳播的許多理論,有作出妥協的極大危險,似乎會把我們從一個極 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我將首先闡述我認為甚麼是我們可以採取的唯一安全和正確的立場,然後我會盡力分 析我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並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我仍然相信,那些相信耶穌基督作他們的主和救贖主並仰望祂得著永生的穆斯林,必須脫離伊斯蘭 ,並且成為與基督的宇宙教會聯合在一起的基督徒。我認為這是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資格妥協的一個 理想。就算是在伊斯蘭作工的偉大使徒撒母耳池維謀,在他那個時代,當他聽到有人首次提出非常類似我 剛才所提到的那些建議時,就堅持他的立場,嚴厲地反對它們。以下是他引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來詳細說 明這種新的處理方式:

  「這種方法不要求穆斯林慕道者拋棄他與穆斯林的社區關係,而是勸告他繼續生活在穆斯林的團體 中,這位年輕的皈依者會在那個社會裡跟隨耶穌的道路 … 他們的論點是,我們會擁有一個真正本土化的 穆斯林基督教神學、和一個真正本土化的穆斯林基督教組織」 。 (池維謀, 「福音工作的動力」 ,穆 斯林世界,卷三十一,110,111頁)

  池維謀只用了一個字來總結他對這個觀點的直接反應 - 「不」 。他表示他本人反對任何必然會導 致宗教混合的傳道形式,他同時也提醒他的讀者,耶穌呼召跟隨祂的人做得人的漁夫;他說:

  我們若在他們自己的環境中喂養這些飢餓的魚時放棄使用所有的釣鉤和漁網,就不會有很大的進展 … 除非我們要求穆斯林的慕道者作出一個乾淨利落的決定,結束他的過去,在基督裡接受一種新的生活 方式,否則的話,我們就真的待他不公道了。寬敞的道路並不是福音的道路。(池維謀, 「福音工作的 動力」 ,穆斯林世界,卷三十一,111,112頁)

  最後那句簡短的話,我相信是我們探討整個主題至少必須依據的基礎。我們真正打算盡量避免擾亂 穆斯林皈依者的文化和傳統到甚麼程度呢?我們又打算盡力使這條耶穌曾經說過將是艱難且崎嶇的道路( 馬太福音7:14) 變得平坦到甚麼程度呢?西方國家在二十世紀晚期得到了兩百年以來不斷進展的工業革 命和文明進步帶來的所有好處。它們帶給我們的一個好處是迄今為止前所未前的舒適程度。不但如此,西 方的基督徒也是過著令人迷惑的安逸和舒適的生活。在歐洲、北美以及其他西方國家 / 基督教世界其它 地區絕大多數的基督徒都過著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舒適生活。電熱器、電熱毯、汽車、普遍的財富、太陽 能熱水器、空調、醫學專門技術和它之可以現成應用、鑽井技術、精密複雜的衛生設施、加工過的食品、 保險、製冷技術、電視、電熱爐和飛機的出現 - 我們還可以列出更多 - 所有這些都保護我們在各方面免 受幾乎每一種天災人禍的衝擊。這些東西不只大量存在於我們的家中,而且它們也存在於那些我們為了「 神的榮耀」 而不計成本建造起來的華麗建築物中 - 我們喜歡稱之為教堂。

  受苦、迫害、貧困、被拒絕、赤身露體、飢餓等諸如此類的觀念,與二十世紀我們為自己如此忙碌 才建立起來的舒適和安逸的生活完全對立,並且似乎有很大的距離。結果今天甚至流行宣講神樂意賜給我們 這些東西 - 健康、財富和幸福,而生病和苦難幾乎被等同犯了罪或者代表了不蒙神喜悅。值得注意的並非 在於出現了這種教導,而是這種教導相當的普遍,而且從未遭到人們的非議。這事展現了我們的病狀 - 我 們全都變得軟弱了,我們喜愛舒適,逃避為福音忍受所有的迫害、苦難和艱難。我們失去了我們蒙召的異象 ,同時也忽略了從伊斯蘭悔改歸主的含義。

  新約聖經的呼召顯然包括了家人的敵對和個人受逼迫的可能性。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 … 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我們不可以企圖為著自己或他人生活上的便 利而違背了這個呼召的本質。使徒時代的教會已經埋在地下的墓穴裡了。付出高昂的代價永遠都是作基督門 徒的特有成份。( Cragg ,尖塔的呼聲,345頁)

  穆斯林永遠都需要為了他們相信耶穌而付出代價,而那些企圖帶領穆斯林歸向基督的人所付出的代 價與穆斯林改變信仰所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相同的。然而我們在耶穌自己身上看到了一個美好的榜樣,因著祂 的受苦和死亡,使我們得以活過來。使徒保羅可以如此自信地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哥林多前書11:1) ,他經常提到他為了福音所遭受的艱難。他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說: 「直到如 今,我們還是又饑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哥林多前書4:11) ;他在第二封信 中又補充說他經常 「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 (哥 林多後書11:27)就像耶穌受苦並非為了自己的緣故,而是為了使其他人可以得救一樣,保羅也以同樣的方 式提到了他的苦難:

  「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 (提 摩太後書2:10)

  我們必須為使穆斯林歸向基督而準備忍受許多苦難,而且也必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耐心和堅毅為 他們樹立榜樣。我們也必須鼓勵他們完全委身於基督並脫離伊斯蘭,大膽地宣稱忠於基督和祂的教會。如果 這樣會帶來許多損失、艱難和困苦的話,那就讓它來好了。那些真正跟從耶穌的人要走這條道路。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 、現在所聽見的一樣。」 (腓立比書1:29,30)

  教會歷來最偉大的宣教士保羅這樣問世人: 「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 (哥林多後書6 :15) 許多有幸向穆斯林傳福音的人都一致認為穆斯林皈依者必須脫離伊斯蘭並加入基督教會。其中有一 位根據他的經歷這麼說:

  值得注意的是,我發現許多接受基督信仰的人起初都熱心努力與他們自己的家人一起生活在穆斯林 的環境下。但是我注意到每一次都是不可能的。這個人要麼就被迫在他基督徒的行為和信仰上妥協,要麼就 被迫離開他的家庭和穆罕默德教的環境。這個決定充滿了苦楚和心靈上的折磨,但是在基督裡的新人似乎只 有經歷這樣的痛苦,才能脫棄伊斯蘭重生,使教會在穆斯林領土上建基。(克利斯蒂威爾遜, 「穆斯林皈 依者」 ,穆斯林世界,卷三十四,175頁)

  另一位作者仔細思考皈依基督教的穆斯林是否可以繼續留在伊斯蘭、或者歸入一個在基督宇宙性的 教會以外的團體中,他清楚闡述這個問題時開始說:

  如果基督教是由人類所製訂的生活計劃,那麼提出以下的問題似乎就有些道理: 「是否應該勸告穆 斯林皈依者與基督教會聯合起來呢?」 另一方面,如果基督教是源於神 - 顯明於我們主耶穌基督身上,問 這個問題也就是答了這個問題。 (菲力浦斯, 「穆斯林皈依者應該與基督教會聯合起來嗎?」 穆斯林世 界,卷二十六,120頁)

  繼續從原則本身進到主觀方面,就是從實踐與經驗來看,他自然地得出同樣的結論:

  那麼,讓我們試問一下,穆斯林皈依者若在理性上被說服相信福音的真理,如果他拒絕脫離伊斯蘭 、拒絕接受浸禮並公開與看得見的教會聯合,是否仍然可以在屬靈上充滿生命力、在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 識中成長呢?這是從來沒有人做到的,根據我們自己這個時期並從以往全世界的宣教經驗來看,我們很有把 握地 - 我們不怕有人會反駁我們 - 宣稱,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菲力浦斯,出處同前書,125頁)

  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我非常同情那些在穆斯林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作工的人,他們真誠 地看待這個問題,並嘗試藉著引導穆斯林歸向基督卻又不擾亂他們的生活和文化傳統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 ,這本書主要是寫給那些生活在西方國家 - 在他們中間的穆斯林團體只屬少數 - 的基督徒,我已經概述了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擁有絕好機會和優勢,特別是在我們中間的穆斯林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接受了西方的文化, 並且生活在我們自己的環境中。在西方國家,成為基督徒的穆斯林更容易認同基督教會,而不用放棄他們的 傳統。教會的數量超過清真寺,穆斯林的就業機會決不會受到改變信仰的影響,皈依者會發現自己更有意義 地認同這個社會,而非像在整個穆斯林世界會被排斥到邊緣那樣。

  根據我自己的個人經驗,我也認為那些成為基督徒、卻拒絕脫離伊斯蘭及其慣例、拒絕加入基督教會 的穆斯林,不久之後總是被引誘恢復伊斯蘭的信仰,至少在外表上是如此,並且倒退了,失去了他們「起初 的愛心」 (啟示錄2:4) 。得救的喜樂消失了,成長的機會受到了阻礙,皈依者經常變得不開心、好批評 、妒忌那些很好地投入了教會的皈依者。我們的頭腦至少需要清楚知道,必須呼召穆斯林脫離伊斯蘭,歸向 基督和祂的教會,不能在這個原則上妥協。

2. 從伊斯蘭改變信仰遇到的問題

  那麼,若有穆斯林願意承認他相信耶穌基督,卻不肯聽勸,表示自己不願意受浸或加入基督教會,那 又怎麼辦呢?在受浸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再次堅守立場。受浸是信徒與耶穌基督在死和復活上聯合的外表象 徵,受浸的命令清楚地記載在新約聖經中。耶穌以這個命令差遣祂的門徒出去使更多人作祂的門徒:「奉父 、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馬太福音28:19及馬可福音16:16) ,在五旬節那天,彼得對那些在場 的人說: 「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徒行傳2:38) 。因此,基督徒必須鼓勵穆斯林皈 依者順服去受浸。事實上,情況通常都是這樣的,當穆斯林告訴他們的家人他們希望成為基督徒時,他們家 人的反應是,如果他們希望相信耶穌基督,就讓他們信好了,但是卻要他們避免受浸或成為教會的成員。由 於伊斯蘭非常強調儀式和習俗,許多穆斯林似乎覺得,只要自稱相信耶穌的人至今還遵循伊斯蘭的所有儀式 ,那麼他心裡實際上仍然是一個穆斯林。只要他不順服受浸 - 這是一個明顯的加入基督信仰的儀式 - 他就 尚未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因此,受浸是穆斯林最終脫離伊斯蘭和接受基督教的象徵。

  穆斯林通常視受浸為堅定脫離伊斯蘭的表示,因為受浸包括一個公開相信基督的宣告。 (瑪詩,與 穆斯林分享你的信仰,88頁)

  根據在所有不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國家的經驗,顯明了人們似乎意識到一個事實,就是受浸使一個人在 社會中的身份產生了真正的變化。 (可瑞思丁森,接觸穆斯林的實際方法,153頁)

  因此,我們必須鼓勵來自伊斯蘭的皈依者順從我們主的命令受浸。這件事不由得個人去選擇,這是公 開承認基督的福音的一種表現。當第一批外邦人成為信徒和領受了聖靈時,彼得就立即 「吩咐奉耶穌基督的 名給他們施洗」 (使徒行傳10:48) 。受浸不是一件可以隨意選擇的額外事,而是承認這信仰必須做的事; 順從的人會變得非常的堅強。

  那些早期傳福音的人相信耶穌告訴他們要到全世界去傳道、教導和施浸,是非常認真的。如果我們這 一代的宣教隊也像初期教會的宣教士一樣被聖靈充滿,那麼就決不可能提出有關為穆斯林皈依者施浸是否適當 的問題。(菲力浦斯, 「穆斯林皈依者應該聯於教會嗎?」 穆斯林世界,卷二十六,123頁)

  然而,我們仍然必須考慮到那些準備成為公開的信徒卻不希望受浸或加入地方教會的穆斯林。我們拒 絕他們嗎?絕對不 - 我們承認只有藉著相信耶穌基督才能得救,如果任何人表明這種信心,我們必須接受他 們為弟兄。我們必須像關心其他皈依者一樣關心他們,並設法盡我們所能的幫助他們、建立他們,並且盡量多 與他們相交。不過,我們應該令這些皈依者明白他們並非忠於基督,而可能是經歷一次「殘缺不全的宗教體驗 ,假使他在家庭和團體的事務上沒有全面的聯繫這個源於基督的環境」 (引自1938年 「穆斯林福音傳道的調 查報告」 ,作者阿狄森,基督徒接觸穆斯林的方法,306頁)。我們的方法只能是勸告、鼓勵並支持那些信心 軟弱的人,永遠要記住他們每一個都是 「基督為他死的那弟兄」 (哥林多前書8:11) ,也是神所深愛的人 。

  所有人都同意有相當多未受浸的耶穌信徒存在,他們當中有少數人正準備見證他們的信仰。所有人都 同樣為著這個事實感到高興,並且承認這種門徒的身份比根本不是門徒要好得多,這種門徒為基督教的發展 創造了一個充滿希望的階段。(阿狄森,基督徒接觸斯林的方法,307頁)

  阻止皈依者完全委身於基督的最大試探也許會來自他自己的家庭。在此,我們必須特別的敏感,因為 在我們中間很少有人在尋求耶穌基督的信仰時需要在家庭方面作出犧牲。事實上,我深信我們應該鼓勵皈依者 盡他們所能保持良好的家庭關係。當我們覺得他們自己的選擇太過偏向他們的家庭、因而在他們的信仰上妥協 時,我們仍然必須避免批判他們,應該盡量同情並諒解他們,就算他們不理會我們的勸告。有些皈依者寧願因 著他們的見證而受到至大的刑罰 - 死 - ,也不願意與他們的家庭完全決裂,有一個作者針對這個事實發表評 論說:

  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聲稱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樂意為了他們的信仰而死。防礙他們公開宣告自己 信仰更大的因素,是這會使家庭生活的關係破裂,並且不但令他們自己、也會令他們自己所愛的家人遭受誹謗 和逼迫 … 社會對皈依者甚至他整個家族的排斥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事實。 (克利斯蒂威爾遜, 「穆斯林皈依 者」 ,穆斯林世界,卷三十四,172頁)

  有一句諺語說得很好: 「血濃於水」 。因此,一個伊斯蘭的皈依者成了基督徒後就會馬上遭到他家 人的反對、否認和驅逐。同時,他必須非常堅強地面對這些後果。然而,家庭的緊密聯結往往導致家人放棄他 們的敵意,如果他也沒有竭力使他們皈依基督教,他們甚至會歡迎他回來重新成為家庭的一員。這時,撒但會 利用他這個「暫時」 (路加福音4:13) 的機會,而皈依者也會發覺,自己對家人的相應的愛,很可能成為 一個令他作出些妥協的巨大誘惑。我們在這樣的時期,必須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惕,「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 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 (哥林多後書2:11)

  我想起了另一位來自嚴格的穆斯林家庭的皈依者。當他的父親得知他叛教時,他對兒子的態度非常冷 淡,甚至不跟他的兒子說話。他的母親含著熱淚責備他。想想他面對的試探是多麼的強烈!他愛自己的父母, 就好像我們愛自己的父母一樣。他們痛苦的情景令他心如刀割。他有權利使他們遭受這樣的痛苦嗎?如果他一 開始就這樣激怒他們,那他哪裡還有希望引導他們相信他的新信仰呢?他智慧地離開家獨自生活一段時間, 直到他母親乞求他回去:因此他戰勝了這次試探。但是這種阻力是很大的,就像家人的愛或者情投意合的關係 的聯結那麼大。(在波斯的一個宣教士, 「穆斯林皈依者的試探」 ,穆斯林世界,卷二十三,350頁)

  看來正確的傳道方法總是要讓猶豫不決的皈依者明白 - 忠於基督,就必須堅定,就像祂對我們的愛 也是堅定的。但是當我們的勸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時,我們仍要儘可能溫和、富有同情心、且寬容地對待他們 。應當記住,我們也有自己的缺點,並且我們相信基督時可能沒有遭遇過同樣的後果。

  他們了解到自己在沒有這麼嚴厲的情況下在作門徒上也有失敗,所以不打算論斷這些秘密的信徒。他 們反而會在見到他因著永活基督能力的激勵而顯出的任何徵兆而歡喜。他們也不會強迫他加快他在基督徒成 長路上的步伐。但是,這種同情心和諒解,也同時要帶著最堅決的決心指出,任何達不到無條件順服基督的 作基督門徒的形式,是不完全的 … 為了將一個人緊密地聯於基督的身體,就必須利用 - 在聖約上和團契上 - 從神和從人而來的資源,如果缺乏它們基督徒就永遠不能長成基督的身量。(阿狄森,基督徒接觸穆斯林 的方法,308頁)

3. 基督教會的接納

  以上講述了有關皈依基督教的穆斯林可能不會完全忠於他的主的可能性;但是在結束前,我同樣也要 反過來講述我對教會現況的擔憂,因為教會可能會因著拒絕歡迎皈依者和對他不夠關心而同樣沒有履行它對基 督的責任。

  基督教的地方教會,特別是在穆斯林佔主導地位、甚至是在只有少數穆斯林的環境下,通常都不願意接 納穆斯林皈依者,因為他們害怕承擔因穆斯林團體可能會遷怒於他們的後果。我認為這樣的懦弱和缺乏信心是 絕對不可原諒的。成為基督徒的穆斯林總是必須為他們的信仰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 難道我們因著害怕自己的 安逸和滿足會受到威脅而對他們冷眼相待嗎?不幸的是,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許多剛剛從伊斯蘭皈依的基督 徒告訴我說,他們得不到教會同情接納。我想不到地方教會有任何合理的客觀因素可以拒絕與來自伊斯蘭的弟 兄熱情地相交;我也確信,無論在哪裡發生這種事情,根本的原因沒有別的,只是因為教會擔心它自己既得的 利益會因此受到損害。

  尤其重要的是,來自伊斯蘭的皈依者,可能會與他們的家庭以及他們的伊斯蘭社會斷絕關係,他們必 須被接納為基督教會所深愛的成員。 (米勒,基督徒對伊斯蘭的回應,141頁)

  另一位作者也表達了這件事的嚴肅性,他說: 「教會當務之急是讓皈依者有家的感覺」 ,他認為我 們必須有體諒的心,欣然接納那些為了基督的緣故自願放棄家庭和傳統的人(克利斯蒂威爾遜, 「穆斯林皈 依者」 ,穆斯林世界,卷三十四,176頁) 。教會如果是基督的身體,它就不可以拒絕和任何與基督聯合以 及同在一位聖靈裡的真信徒相交。

  我擔心今天在西方的教會正過著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若有任何威脅它都會立即避開 - 不是對於它身 份的威脅,而是對於它舒適狀態和自滿狀態的威脅。我們在新約聖經中經常讀到苦難、困苦和逼迫,但沒有讀 過那被稱為教堂建築物的。在今天的西方社會裡,我們擁有過多精緻的教堂建築物、加軟墊的靠背長凳、和各 式各樣的現代奢侈品,但是卻不用遭受困苦或逼迫。我們神聖建築物的四堵牆壁非常有效地把我們與外面的世 界隔離開來,外面的世界本來應該是敵對的但因著明顯的原因而並非如此。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互相容 忍」 是我們的方針。只要我們的信仰在自己的教堂內表達出來,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不會給這個世 界帶來麻煩,這個世界也不會麻煩我們。在西方的這種環境對於促進穆斯林的福音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 們必須為穆斯林皈依者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這裡的情況和在穆斯林佔主導地位的世界不會相差太遠。從伊斯 蘭轉變信仰的皈依者會引致我們有麻煩,我們必須面對這些麻煩。

  我們是否想過改變信仰對穆斯林來說可能意味著甚麼呢?我們是否了解到任何穆斯林想要成為耶穌的 門徒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我們又是否了解到我們自己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呢?(查普曼,你去做同樣的事情 ,55頁)

  實在需要用一整本書來闡述西方教會需要做的事情:使它睡醒並 「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 (路加福音 12:33) 、使它放棄安逸的生活、使它像初期教會一樣深入這個世界、並使它準備承受無可避免的敵對後果。 此時,我們只能鑒定教會需要張開雙臂欣然接納來自伊斯蘭的皈依者並且分擔他們的試煉。不只一位在穆斯林 中間有過傳道經歷的作者評論說,確實需要在教會中擬定計劃,使他們注意到伊斯蘭、並接納那些願意加入教 會的人。

  如果任何教會想成為那些從伊斯蘭歸向基督的人在屬靈上的家、手足情深的團體、屬靈的花園,那麼 教會就必須制訂一個非常明確且周詳的計劃,在基督信仰上教導並訓練他們;而且教會也必須確定它對於他們 人道上的需求應付的責任,並準備承擔這些責任。一個教會如果以一個體貼和愛的精神作好這樣的準備,就已 經達到它作為一個家的理想的大半了。一個教會如果沒有作這樣的準備、或者缺少周密的準備計劃,都會使它 自己難以成為一個家,它當然也不會明白地宣稱它認為自己就是皈依者的家。(蓋爾德納, 「基督教會作為從 伊斯蘭歸向基督的皈依者的家」 ,穆斯林世界,卷十四,241頁)

  只有那些有指導計劃爭取皈依者的教會,才會不斷地形成一個關心他們、足以令他們感到溫暖的氣氛。 難道教會把他們的重點轉向穆斯林的福音工作的時候還沒到嗎?(韓瑞屈, 「身心疲憊的皈依者」 ,穆斯林 世界,卷十八,249頁)

  我相信這部份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有關怎樣使來自伊斯蘭的皈依者適應他們新找到的信仰和他們 在基督教會裡的處境問題。這些問題即使未解決,也不應限制在穆斯林中間進行的福音工作,而且我們必須帶 著盼望和信心奮勇前進,舉起我們的眼目仰望我們所有屬於基督的人在天上最終的家,我們在地上討論的問題 在那裡會像早晨的薄霧那樣退去和消失。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