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第18章 默示與啟示

分類:向伊斯蘭及向其它信仰傳教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1.幫助穆斯林認識基督真理的工作,至今作了30年,我愈來愈相信,這工作的關鍵不在於宗教上的分別、教義上的矛盾,而在於更基礎的事。問題的核心在於啟示本身。基督教與伊斯蘭都聲稱,他們對神(真主)的理解並非某種哲學,也就是說,這並不是人可以對神(真主)的理解,而是神(真主)親自向人啟示。所以關鍵問題是:基督教與伊斯蘭,在啟示這觀念上看法可一致?上一章我們討論經書,你已知道(或大概猜到)兩者看法有別,本章要詳細澄清這分別。

2.先說伊斯蘭。雖然伊斯蘭與基督教神學在一定程度上可說並排發展,也的確互相影響,但基本上兩者是全然不同的。在實際的伊斯蘭神學字彙裡,我們找不著基督教神學家所用的「啟示」一詞。用英語寫作的穆斯林或許會用上如「啟示經書」等表達,但一般口語會用nazil這字,意指「降示」。我從沒見過穆斯林寫文章闡釋啟示理論,也從沒有穆斯林與我討論這問題。你若留意到這點,就應停下來,看一看,聽一聽,這裡面可真有點意思。

3.若你要告訴穆斯林,神在基督裡啟示祂自己,你會用甚麼詞?也許會用諸如「展現自己」或「彰顯自己」等常用字眼。然而教會教導是這樣的,雖然神在基督裡啟示祂自己,祂卻沒有明明的展現自己:祂仍是隱藏的。「沒有人能看見神而又活著」,從前如是,就算基督降臨以後亦然。

4.有的問題只在於字眼之爭,然而關於啟示,卻是個概念問題。穆斯林沒有「啟示」這概念。伊斯蘭只強調默示;這其實是意料之內,因為他們除了一本經書以外,就甚麼也沒有。

5.我們來看看他們正統的默示論。默示分為兩種,再往下細分為幾個部分。這兩種為:

外在默示
內在默示

啟發若源於個體之外,就稱為外在默示。這種默示當然非常重要,大致可分為三類:

(a)Wahi。天使逐字逐句將信息告訴先知,這是wahi─純全、不能改變、逐字的默示。不僅如此,真主更讓先知逐字默記下來,因此完全無誤,不可能出錯。

(b)Isharatu'l Malik。這是說天使藉著指示、神蹟或引導,將某些概念傳給先知。

(c)Ilham。雖然這也源於個體之外,卻只算得上是啟發。伊斯蘭聖人可以得到這種較低層次的啟發,卻有機會出錯,並沒有保證的。

因此我要指出,當教會用Ilham這詞(一般都會這樣做,因為似乎沒別的字詞可選),甚至用Ilham翻譯提摩太後書3:16,穆斯林會認為這只是最低層次的默示,其準確性並沒有保證。

6.內在默示則由參悟與理解而得。好些伊斯蘭異端,如薩亞德艾哈默德(Sayyed Ahmad),認為所有默示都是內在的,是人用頭腦深度理解屬靈事物,最偉大的先知只是那參悟最透徹之人。這樣的教對,對正統伊斯蘭而言是褻瀆,然而他們的確也承認,聖人與神學家有一定程度的參悟力,相當於得到某種默示。我們不必探討第二種默示,因這與我們的主題無關。

7.現在回看wahi這種最高層次、最重要的默示。每位先知所帶來的經典都是藉wahi而得。穆斯林不太在乎別的經典,而他們有關古蘭經的理論卻別具啟發性。正如上一章所說,古蘭經原本置於第七重天,寫在受保護的天牌上,後來被帶往最底層天,再分成片段,逐字逐句傳給穆罕默德;完成後,原來的經書被送回第七重天。這裡重點是,信息是原原本本的,並沒有經人類消化,穆罕默德的性情人格毫不影響經書內容。(在基督教會裡,就算最擁護聖經無誤論的人也不會接受如此的啟示論,將人意完全排除其外。)

8.Isharatu'l Malik的概念較模糊,似乎對穆斯林的思想沒有實際的重要性。

9.最後是Ilham。這裡首次牽涉人意,即可能有誤。穆斯林永不會用Ilham這詞形容先知從天上領受的經書,因為那是絕對不可能有誤的。

10.這套理論很讓穆斯林滿意。他手上有保證無誤的經書,清晰指引,真主的話語。你若問他:「你怎麼知道是這樣?」他就會自豪地引他這本無誤的經典為證。

11.除了這純粹是機械式的逐字啟示的理論,穆斯林也相信穆罕默德的一生、並他的日常話語皆從默示而來;先知是24小時履職的。羅馬天主教認為教宗履職時說話無誤,平日卻仍會犯錯,穆斯林不接受這種說法。穆斯林認為,這種日常默示雖然層次較低,卻仍是同樣程度的默示。那意味著甚麼很難說。實際上,穆斯林視穆罕默德生平默示和古蘭經的比重相若。然而,理論上,前者當然及不上後者。

12.基督教的看法則全然不同。首先,默示並非最終的話語,並不能一槌定音。默示背後是啟示,對基督教會而言,默示只在乎事件記述的可信性,與詮釋啟示的真確性。

13.且容我先解釋一下「詮釋」一詞之義。新約經文記述一些事實。有一人出生、活在世上、工作、教導、死亡,再復活等等。這些事件可以很多不同方法記述,反映當時經濟、社會、政治氛圍,然而使徒從這人的生命看見超然的屬靈事,對人類非常重要的,於是從神學角度詮釋這些事實,因此對我們有意義。使徒的神學詮釋跟他們與我們的主有個人接觸、並舊約先知教導有密切關係。每位使徒的性情、想法都獨特,但我們相信他們撰寫經文時無論在選材方面、或按那記述所作的教導方面,都被默示,因此經文讓我們能「明白救恩」。

14.然而,在從默示而來的記述與詮釋背後,是神聖啟示的行動本身。從默示而來的記述說,「道成肉身」,這神聖啟示行動,就是神做主動,幫助我們認識祂。也就是說,隱藏的神彰顯祂自己,一方面卻仍舊隱藏。

15.現在,我想很多讀者也許納罕,為何歐洲和美國教會過去兩代信徒,竟會因不同的默示論而生矛盾、掙扎;只要稍稍看一下教會訂立正典的歷史就可知道原因。正如上一章說過,教會開始時要確定這些記述基督教的文件的來源。當時出現異端著作,真經卷裡也加插了異端論述片段,因此教會要訂定準則以檢測其教導。這做法是必要的,也合乎邏輯;既然啟示是神自我彰顯的神聖作為,歷史當然很重要,因為這樣一來,某些歷史事件就會成為檢測其餘所有歷史事件的標準。因此記述必須從默示而來,也就是說,被揀選寫經書的作者必須是公認可靠的,不僅他們本身要是盡責、記述準確的史家,所選取的寫作材料也要可信,再者,他們的詮釋必須是可靠的。教會一直堅持,使徒的可信性並不僅在於品格或能力,而在於這些人是被神揀選,受默示而選材寫作、詮釋歷史。所以使徒權柄這個純歷史現象,與信仰價值,是檢定經卷可信性的必要條件。教會只強調兩點:每項教導必須本於使徒權柄,並要符合大公信仰。而在這情況下,教會的前設是,教會能認出使徒權柄,知道何謂大公信仰。

16.事實上,使徒時代至今,聖經已經歷種種科學與批評的考驗,基督徒對聖經已愈信任;有關經文正典的開誠辯論已持續達16個世紀。路德(Luther)、加爾文(Calvin)、慈運理(Zwingli)、伯撒(Beza)、法勒爾(Farel)、丁道爾(Tyndale)分別對正典問題提出已見。路德認為雅各書是「稻草書信」,這說法街知巷聞,當然,這種說法在當時並非不尋常。

然而就在那時候,進路有改變。當時教會所有重要教義俱已圓滿建立,從傳統上看,基督信仰已成形。但是,伴隨著這進路的改變,當正典問題被提出的時候,教會不再強調某某是神所揀選而領受默示的,而認為聖經是默示而來的。換言之,歷史進路遭擱置,讓路給另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因此,我們實在不難理解,為何16、17世紀時許多信條都接受經卷的正典性,因為聖靈在信條的作者心裡做證,知道書卷來自神,是神聖默示。隨之而來的信念是(也十分合邏輯),聖經乃逐字逐句從默示而來,這論理漸漸變成信仰條目。

17.聖經被引離1600年來的範疇,帶進以感覺與經驗為主的「屬靈氛圍」裡。那時候,教會似乎惟獨忘記一事,就是所有默示的關鍵在於神的行動─啟示。

18.這豈不奇怪?基督教會竟漸漸忘卻獨特的啟示知識:道成肉身,並其重要性,而落入與穆斯林觀點相類似的種種矛盾裡,糾纏不清,以為只有一本經書,只談論其默示就好。然而,當基督教會開始接觸穆斯林,要向他們傳福音的時候,卻正因為教會忘了重點,竟站在穆斯林觀點立場上討論默示理論,好像聖經並非本於啟示似的,以為聖經本身就是那啟示,正如古蘭經被穆斯林認為是啟示般。

19.當基督徒面對這問題:你怎知道是這樣?他不應援引那默示的經書,而應指向那啟示。這非常重要,忽略這點,你就錯失了向穆斯林傳福音的機會。

為甚麼呢?有兩個原因:

(a)保羅最少三次(羅馬書16:25;歌羅西書1:26;以弗所書3:9) 提到啟示的神祕性,這從前是隱藏的,現在卻藉著基督顯露出來。這啟示的神祕性就是:神藉著祂自己彰顯祂自己。換言之,神與啟示是二而一、一而二的。神人之間並沒有第三者,沒有經書、沒有人、沒有律法,神用不著別的媒介彰顯祂自己。祂本身就是啟示。這絕對並非哲學論述。從哲學角度觀之,這實在荒謬,完全不能理解。這是簡單、直接的神學論述,是奮力研基督生平與工作的結果。從第1至5世紀教會對異端的回應,我們知道教會一開始就秉持這論述。

接下來要再進一步討論的是,藉著研讀我們的主的生平,我們可見有一事再清晰不過了:基督是神的彰顯,人類卻並非立刻能領受。必須按神的心意,在適當的時間、地點,由聖靈開人的眼,人才看見神在基督裡彰顯。換言之,神掌管祂一切彰顯的過程,並不假手於人。人無法靠己力接受、或拒絕神的啟示。神就是神,對於神自己、對於祂的啟示,並如何領受祂的啟示這些方面,祂都掌權。惟其如此,神才算得上是神,卻仍向人彰顯自己。

(b)這裡引出另一個要點。你與穆斯林的討論,若在默示理論上糾纏下去,可說是正中對方下懷,然而在基督教的立場上看,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只會讓基督教變成某種意識形態。穆斯林會詰問:古蘭經是從天賜下的清晰指引,誰要是有那麼一點智慧,讀古蘭經的時候,都知道這合乎理性。真主使經書清晰理智,以致人人能接受,遵守裡面的律法和吩咐,審判之日任何人就再沒有藉口了。任可忽略啟示的默示理論,最終都指向某本古老、從默示而來、似乎人理智能理解的經書。

基督教絕這樣做。基督教宣講一個已成全了的神聖行動,就是神那偉大的、一次過的、神聖自顯的行動。道,也就是神的話,在伯利恆降生,最後在的猶大山上離開。這是神獨特的、最終的自我彰顯。

教會從沒有─絕不應說─那已發生的啟示是一條教條─人只要在頭腦上理解。相反地,教會勇敢地宣認:過去的、實在的啟示是現在的啟示惟─可能的前設。換言之,若神現在說話,祂是藉著教會重覆講論從前所發生的事而說話。

神最大的、叫天使和人都驚訝的奧祕,在於基督教的現世性。從前來過的那位,現在也來。教會的時間線並非是,我們站在這一頭,遙遙望見道成肉身─啟示─在另一端。教會的時間是個圓,以基督為圓心,我們與首代門徒一樣,與基督同樣接近。那位從前來過的,現在也來。神藉著基督向我們彰顯祂自己,正如祂從前向首代門徒彰顯。我們所說「過去的啟示」,對他們而言是目前啟示,正如神在基督裡向我們顯現祂自己一樣。

20.從上述兩點可見,你與穆斯林談道時,必須謹記「啟示」。你也要知道,穆斯林對我們的啟示概念完全陌生,他也許完全不明白其義。得謹記,你有接近2000年的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背景,他卻沒有。

21.順道這思路走,你不難發覺啟示觀與神的本性密不可分。我們在宣講神的啟示時,究竟是在談論祂甚麼?神一直藉著祂自己向我們彰顯祂自己,因此,啟示的道不僅太初就存在,而是一直與神同在。道就是神。惟其如此,道才能成為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成為以馬內利,也就是神與我們同在。換言之,那道簡單問題:你怎知道是這樣?包含我們對三一神的信仰。難怪基督教會掙扎了千年,要弄清楚我們相信神,究竟是信神的甚麼。如果基督是道(啟示),祂就是神。祂若不是神,就不會是道。因為神與祂的啟示必然為一,沒有任何受造之物能成為神的啟示,「被造」此一事實讓受造物不可能成為神的啟示。

22.讓我們再回頭看伊斯蘭神學。我們可見,幾乎從一開始,他們的問題全在於如何理解古蘭經的性質與真主的統一性之關係上。穆罕默德「聖遷」(Hijra)後110年,著名伊斯蘭神學家Wasil ibn Ata教導說,真主並沒有屬性,古蘭經是從文字、聲音被造的,甚至有一天經書可能不復存在。這位神學家活在第8世紀,也許他曾接觸過基督教關於基督的教導,看見古蘭經「啟示」問題面對的難處;他為了捍衛真主之完全統一性,認為在解釋古蘭經成形、真主的參與等問題時,絕不能威脅到真主那數學上的唯一。Wasil ibn Ata與門生被稱為Mu'tazilites,即「分離」。他們是當代的理性主義者,捍衛真主惟一的純全教條,不容任何瑕疵。後來Mu'tazilites修訂此教導說,真主的屬性跟祂的本質是密不可分的,這說法實在自相矛盾;然而主要概念是一樣的,要維持真主本質在數學上是一。

23.後來一個稱為Makhluqiah的教派冒起,教派名稱從Makhluq─即「受造」一詞而來。他們認為古蘭經必然是受造(Makhluq)的,若經書非受造(ghair-makhluq),真主就不是純一,而是二了。後來另一個稱為Lafziah的教派冒起,Lafziah一詞源於Lofz,有話語之意。他們著解決這問題說,古蘭經是受造的,但其中的話語(即命令與誡命)直接從真主而來,那是非受造的。這簡直一派胡言。

也有的不可知論者說,沒有人能知道古蘭經源頭在哪兒。

24.雙方理據在其各自範疇內似乎都合理。正統派認為古蘭經是永恆的,寫在被保護的天牌上,不同於別的受造物;不然的話,若古蘭經是受造物,這樣:(i)在被造前經書在某段時間裡就不存在,然而真主的話必然與真主同時存在;(ii)若古蘭經是受造物,那麼別的受造物也可能是啟示,但如此一來,人就沒有可認識真主的確實渠道了,因為按我們的認識和經驗,所有受造物都是有限、有罪,而且一定會過去的。因此,古蘭經要不是非受造的、真主的啟示,要不是受造的、人寫的書,然而若以後者觀之,則此書並非真主確切、清晰的指引,不是真主的話。

25.持「古蘭經為受造物論」者說,好了,那麼我們放棄真主的絕對一性吧。但這可是伊斯蘭不可動搖的基石,是不惜一切也必要捍衛的教條。因此,若古蘭經站不住腳,那就由它吧,無論如何,我們才不要犯「以物配主 (‘shirk’) 」的罪。古蘭經也許有一天會消失,但真主是永活的,要敬畏祂。若說古蘭經是非受造的,就是說,除了真主以外還有其他非受造物:一個是真主,另一個是古蘭經;即使你說這二者其實是一,你就是認為安拉的本質有分殊,你這樣是違背了祂的絕對統一性,你所說的正如基督徒所說的。

26.然而持「分離論」者回應:說的不錯。但你怎知道真主是獨一真主?又怎知道「以物配主」是不可饒恕的罪?你是只有從古蘭經得知的吧。但如果古蘭經是受造物,裡面所說關於真主的知識就可能不真實,你也不能確定「以物配主」真的是那不能饒之罪了。經書若不是「非受造」,就無法呈現關乎真主的任何真實知識。所以經書要不是非受造的,要不我們對真主一無所知。

27.雙方論據都合理,那又如何?從他們研究神學一開始,這問題就在伊斯蘭神學界掀起激辯,至今仍未解決。

28.伊斯蘭神學家所面對的,與基督教神學家面對的問題竟何其相似。基督教會研究基督本質與神的關係,穆斯林則研究古蘭經本質與真主的關係。問題是,教會如何藉尼西亞(Nicean)與亞他拿修(Athanasian)信經,一次過解決這問題;而穆斯林仍讓同樣問題纏繞至今,只能以不同方法空談神聖默示、分離與從屬的神聖關係?

29.先看教會的思路。教會從沒有在「獨一真神」概念上讓步。使徒、早期教父,與大公會議都堅稱神是獨一真神。亞他拿修信經說,誰要是有別的想法,這人必定滅亡。

然而教會並沒有因恐懼而裹足不前,對於「獨一」的概念,也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看法。他們勇於研究基督生平,祂的教導與工作,所得結論是,神透過祂自己彰顯祂自己。他們知道,若沒有聖靈幫助,沒有誰能理解神在基督裡的彰顯。將所有信仰的事實綜合起來,就形成一項教義,這教義輕看數學上的「惟一」,蔑視哲學智慧。本於啟示的信仰實在,必然引向神格的分離。教會因著聖靈的引導與力量,在一個講求哲學的年代裡,竟有勇氣接受、相信、傳揚三一神這教導,惟其如此,教會才能為啟示問題提供清楚、肯定的答案。

30.另一方面,穆斯林卻因恐懼而裹足不前。雙方都不敢承認啟示問題的關鍵性;對於真主,絕對、數學上的「惟一」是關鍵,其餘問題都圍繞這點而轉。最早的Mu'tazilites堅持古蘭經是受造物,以保真主的惟一性;正統伊斯蘭則說古蘭經是非受造的,以保論述「真主惟一」的經書之可信性。伊斯蘭神學家從沒有勇氣本於關鍵,拋開所有前設,解決啟示問題。一方恐怕犯了「以物配主」─即使在思想裏面犯了─的罪,於是草草了結話題;另一方惟恐經書喪失其啟示性,而避開問題;然後他們都繼續爭論各樣問題,從不同角度取笑基督教教義,卻從沒有回應「你怎麼知道是這樣」這簡單提問。說到最後,他們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的。伊斯蘭神學思想裡缺乏啟示概念,因為每觸及此,他們就得認真修訂真主「惟一」觀。因此,他們試著建立絕對、逐字逐句的、機械式的默示概念作保證,但觀念愈是絕對,就愈自相矛盾。

31.如果穆斯林說,他們基於哲學研究或自然神學,知道真主是獨一真神,問題就簡單得多。有些穆斯林也的確持此論,如薩亞德艾哈默德;但大部分仍堅持其信仰源於啟示,卻不能解釋真主如何彰顯祂自己,同時保有數學上的「惟一」,問題懸而未決。基督徒應針對這點作討論。

32.然而得謹記,當你引導穆斯林按這些思路思考,並不由於我們思想比他們慎密,也不因我們的哲學概念勝於他們的。嚴格而言,我們所作的不是哲學討論,而只是陳述啟示本身。教會一向堅持,啟示是事實,也就是說,若干實在和有限的、日常的、塵世的歷史上的事件被接納是啟示性的,是實實在在的,既不抽象,也並非泛泛之談。整個教會已接納約翰所說的、以為啟示知識的基石: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傳給你們。(約翰一書1:11及後;另參約翰福音3:16;使徒行傳2:32, 33, 36; 3:27; 4:20) 。

33.再者,你向穆斯林傳講這些事時,得謹記人的理解、思想、消化力,最終與他是否接受你的說法無關。我們很容易忘記,人聽道然後明白啟示的能力,完全得靠賴神的恩典,並不在於人的能力。因此,無論是神學教授、或是目不識丁的人,都可能聽見、又明白神在耶穌基督裡的啟示;若神沒有施恩,兩者也不會明白。

34.換言之,我們的思想或我們的教條,實在沒甚麼可誇的。

在這兩章裡,我試著探討默示與啟示的關係。我若說得夠清楚的話,相信你會同意,雖然我們要強調新約聖經是默示的,然而整件事情的關鍵在於宣講啟示。我們的工作,是要讓穆斯林認識他們原本一無所知的啟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默示層面上提出問題,將之引向啟示。穆斯林也許會接納,也許會避開問題,那是他的事,但這樣最少我們能讓他接觸福音,這才是我們的責任。

思考問題

1.試述穆斯林的默示教義。
2.這與基督教關於啟示的教導有何不同?

3.穆斯林若說古蘭經是受造物、或非受造物,這如何會造成矛盾?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